2007年4月27日星期五

說個精彩的故事!

◎ 張琬琦

楔子
 
  「說故事時間到囉!」上英語課時,小朋友只要一聽到老師要說故事,無不精神奕奕,興致高昂,聽故事時也很容易全神貫注,完全沈浸在故事情節裡。透過故事,孩子不僅獲得娛樂、知識,也能在故事角色的投射作用下更瞭解自我,進而學習如何表達想法、與人溝通、有禮地發問,以及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等。而學習語言更是少不了故事,因為透過架構完整的情節、有趣的人物及無限的想像空間,孩子們可輕鬆自然地從中學習另一種語言。但是,老師們要如何持續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呢?這就要靠老師們「說書」的技巧了!
 
故事人人會說,巧妙各有不同!
 
  老師想做個優秀的說書人,可不是隨手抽一本書自顧自地「唸」書就行的,首先,要挑選適合孩子程度的故事書。依筆者的教學經驗,一本書的新字彙大約六個單字左右即可,孩子才不會因為太簡單而興趣缺缺,或因聽不懂而分心。決定要說的故事後,老師便可開始構思說故事的方式。常見的說書技巧是依書中的角色配上有趣的聲音,適時加上誇張的表情、動作,同時利用故事書封面、封底及書中鮮豔搶眼的圖片,引導孩子思考故事情節,並邀請孩子們一起預測結局。其實,只要掌握以下十點「說書原則」,您一定可成為一位說書高手!

(一)抓對時機說故事

  抓對時機說故事,才能讓您精挑細選的故事發揮最大作用!筆者認為最佳的說書時間為英語課學習單元的起始與結束前。老師教授單元之初,可先說一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英語故事,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,例如:在說故事過程融入與單元相關的英語單字、概念、語言情境,或故事中的外國文化與生活樣貌等,並讓學生從故事中瞭解英文單字的意思。最後,在單元結束前,老師將同一個故事再說一次,複習已學過的單字及單元重點,或是請學生自己重述故事,也是不錯的複習方式。

(二)氣氛輕鬆

  運用五彩繽紛的「聽書地毯」,或以彩色地墊組合成「故事角落」做為說書場所,甚至隨意讓孩子將椅子挪至講台前,圍成一圈,都可以讓聽書氣氛活絡起來。此外,老師還可將窗簾拉上、放一段輕柔的樂曲當背景音樂,這些小小的改變,就能帶給孩子們聽故事的放鬆感、新奇與幸福感,此時他們是否端正地坐著上課已不重要。可別錯將故事時間變得像道德宣導般嚴肅無趣了!
▲五彩繽紛的聽書地毯(攝自凱斯跨文化雙語幼稚園),讓故事氣氛輕鬆愉快!

(三)開場信號鮮明

  老師戴上故事帽、喊口令等小動作、小信號,皆是說故事前的熱身操,能讓孩子們知道「故事時間到了!」筆者最喜歡的開場信號,是和孩子們一起唱「故事歌」,每當筆者說:「Story Time!」孩子們就會拉拉自己的小耳朵,主動唱出故事歌。當唱故事歌變成例行公事,孩子們漸漸被制約了,現在只要看到筆者的「說書道具」,就會自然的將手放在耳朵上,等待提示。他們會用行動告訴您:「我準備好聽故事了!」表現出他們對故事時間的期待。

(四)因材施教

  適合學生程度的故事,才是好的學習材料。故事內容新字彙的多寡、句子結構的複雜程度、以及主題是否切合目前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等,都是選擇故事書的首要考量。另外,為了吸引筆者四年級班上程度較好學生的注意力,在說故事時筆者會詳細介紹書中的插圖,利用簡單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,如:“What do you see in this picture?”、“What color is it?”、“How many boys are there?”或“What are they doing?”等,儘量給予語言刺激,同時也訓練孩子習慣發表自己的想法。

(五)故事宜精

  說故事時間太長,會讓孩子們專注力無法持續。所以再精彩的故事秀,也不能超過十五分鐘。故事,只是英語學習的調劑而不是全部,冗長的故事不只讓聽者興趣缺缺,摸不著重點,也讓說書者耗費體力。反之,簡短扼要的故事、重覆的目標句與有畫龍點睛之妙的笑點,反倒能維持故事時間的趣味。

(六)掌握節奏

  要掌握說書的精髓,就要先進入故事原作者的思維,再用聽眾能夠了解的語言詮釋出來。說書節奏尤其重要,何時快?何時慢?何時說?何時停?聲音高亮、斷句急促,是製造緊張的氣氛;壓低分貝、輕聲細語小小聲地說,是表現懸疑的情節;講到高潮前忽然停頓,是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方法。老師應多練習不同語氣的表達技巧,適時加入表情動作,讓聽、說故事更有趣、更有身歷其境之感。

(七)製造音效

  書中角色大都不只一人,如果只有老師原本的聲音,學生很容易混淆正在說話的角色,而聽得一頭霧水。說書者可發揮人類天生的「口技」潛能,為書中人物配音。像是狠心的壞皇后與善良的白雪公主、兇惡的虎姑婆與天真單純的小孩、緊張的動物們與自卑的醜小鴨……,多樣的聲音可呈現不同角色的個性,賦予故事新生命。例如:在The Little Red Hen故事中,小紅母雞要求鴨、貓、狗協助小麥播種到製作麵包的過程,老師便可在適當時機模仿動物聲音,讓故事更生動有趣、引人入勝。

(八)變化多端

  善用多樣化的說書技巧,可讓故事內容更有趣、更好記。其它的說書方式,請見「各式各樣的說書技巧」此段。

(九)你來我往

  說書過程,若只有老師的單向輸入,五分鐘後孩子肯定「見周公」。老師可以適時地發問,引導學生思考與發表看法,並鼓勵學生提出疑問,如此便可讓說書、聽書更生動有趣。

(十)後續活動

  老師可利用遊戲、歌謠、製作小書等延伸活動,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印象。例如:將已有英文基礎的學生分組,讓學生挑選故事的重點情節畫成圖卡,隨後請各組在黑板上秀出已完成的圖卡,並依故事情節發展,排出圖卡的順序,並請學生重述故事。對高年級或程度較優的學生,老師可用較複雜的文句引導他們思考,例如:“If I were the little red riding hood, I will tell the big bad wolf …”、“If I were the pear, I will write a letter to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that …”。除了這些後續活動,老師還可上網尋找資源,許多故事相關教學資源如學習單、遊戲、歌謠、劇本等,只需稍做搜尋,實用資源便可輕鬆進入您的教學百寶袋,方便您應用於課程中。
 
各式各樣的說書技巧
 
  單會一種說故事技巧,可「騙」不了精明的孩子,因孩子專注時間短,所以說書者可要絞盡腦汁做變化。其實只要掌握各種說故事的技巧,運用不同方式詮釋,即使是同一個故事,孩子們仍會懷抱著好奇的心情,期待每回說故事時間的到來。舉凡紙偶、絨布娃娃、大圖片、故事圍裙、大小不一的木塊、紙和筆等物品的使用,都可做為英語故事時間的輔助。例如在第一堂課,您可直接運用書本來說書;第二堂課,便可嘗試使用玩偶,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故事;第三堂課,再利用一張大壁報紙與五顏六色的麥克筆,簡易勾勒故事內容。這三堂課所說的故事內容或許相同,但卻因為多變的呈現方式而有不同的趣味!。

  以I Can Draw(Janine Scott, McGraw-Hill)這本故事書為例(故事內容如下框),筆者將其應用於四年級學生。第一次上課筆者以書本為主、肢體動作為輔,將此故事與「顏色」主題結合。第二次,利用五顏六色的積木,稍加變換故事中的顏色部份,一邊操作積木,一邊於“butterfly”等關鍵字前做停頓,邀請孩子說出答案,如此一來,不但加深他們的記憶,也強調“on”字的涵義。第三次說書,我帶著一張白色大壁報紙與一盒麥克筆,讓孩子說故事,筆者則同步畫出故事所形容的圖像。另外,老師也可將故事內容延伸,利用常見顏色搭配已學過的單字(如:blue dog, yellow cap, purple book),請學生把它們畫出來。或是,請孩子們分組做角色扮演,最後再票選出最佳作家、最佳演員與最佳創意。以表演方式讓孩子當當說書人,一來可訓練英語的表達能力,二來更增加他們參與說故事的興趣。
I Can Draw  -by Janine Scott
I can draw a blue butterfly on a brown branch.
I can draw a red worm on a black rock.
I can draw a brown spider on a white flower.
I can draw a black ant on a pink shell.
I can draw a green grasshopper on a green leaf.
The green grasshopper is hard to see!

(from I Can Draw, Kites)

 
創意改編故事,您也是作家
 
  除了購買坊間出版的書籍,我們所熟知的傳統民間故事、節慶故事,或是孩童天馬行空的幻想,也都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。生活中處處是題材,老師們也可自行創造有趣的故事,只要整體內容環繞特定學習主題(如:誠實、助人、尊重、幽默……),以及貫通首尾的固定句型、可預見的故事情節(如:鋪陳→事件高潮→解決問題後的快樂結局),再配合上可愛親切的故事主角,一個新故事就出爐了!

  筆者將一次夜半三更翻透廚房找食物的親身經驗,詳做新故事的分析與改編。

  原始版故事元素:
  ☆主旨:克服飢餓
  ☆人物:我
  ☆場景:廚房
  ☆問題:好餓!沒食物!

  為了將其編寫為一個吸引孩子的故事,筆者特別加入一些擬人化的角色,透過想像力的潤飾後,改寫成以下的故事。

  改編版故事元素:
  ☆主旨:克服飢餓
  ☆人物:好餓好餓的小女孩、餐具
  ☆場景:廚房
  ☆問題:好餓好餓!沒食物!
  ☆事件:小孩與餐具的對話
  ☆結局:因驚嚇而解除餓意

  分析完後,將這句重覆出現的句子“You can eat me!”嵌入這些基本元素中,筆者的新故事於焉誕生。
Hunger, Go Away!  -by Wanchi Chang
I'm so hungry. I need something to eat. So I walk into the kitchen.
So many plates.
So many forks.
So many knives. But NO food!
What can I eat?
Uncle Table says, “You can eat me!"
Aunt Spoon says, “You can eat me!"
Brother Bowl says, “You can eat me!"
Sister Cup says, “You can eat me!"
“If I eat you, what can you all eat?"
Grandma kitchen yells, “We can eat YOU!"
Oops! I'm not hungry anymore.

 
結語
 
  老師說故事的同時,最忌解釋句型結構與文法,因為快樂氣氛建立很容易,但孩子心中的「內在學習動機」建立可是不容易啊!千萬別讓枯燥的文法教學輕易將它破壞了!老師應利用孩子豐富的想像力順勢引導學習,多鼓勵,少責備,如此一來,孩子才會感覺到英文也是很吸引人的!

  筆者從學生的反應觀察到,故事時間不僅讓他們學到英語,延伸活動更能增加個人成就感與自信心,發揮孩子們深藏的創意潛能。故事帶給他們學習動機,影響其學習態度;而良好的學習態度,可讓學習效果更好,成就感漸增,進一步又產生更上一層樓的學習動力。如此良性循環,正是孩子學習英語的利器,因此故事時間的魅力,就要靠聰明的您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了!
 
參考書目
 

* 黃啟瑞(2004)。「全語理念在語文教學上的探討」,《國教輔導》,第361期,頁35-38。
* 張芳琪(2001)。「從聲音遊戲中學英文的拼音讀寫」,《英文工廠》,第零期,頁25-28。
* 謝麗雪(1999)。「談如何成為說英文故事的高手?」,《班級經營》,四卷二期,頁11-19。
* 唐睿謙。「用故事帶孩子走進英語世界」,《英文工廠》,第八期,頁14-17。
* Ellis, G. & Brewster, J. (1991). The Storytelling Handbook for Primary Teachers. New York: Penguin Books.
* Mary Slattery & Jane Willis (2001). English for Primary Teachers: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& Classroom Language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* Susan Halliwell. (2000).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. Longman.
* Wendy A. Scott and Lisbeth H. Ytreberg (1990).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. New York: Longman.

網站資源
 

* http://www.readinga-z.com/newfiles/preview.html ~提供不同語言程度的各類故事下載
* http://www.kizclub.com/Sbody.html ~提供故事下載,並附相關的學習單及phonics教學字卡。
* http://www.magickeys.com/books/ ~提供依年齡分級的讀本,線上互動軟體也可讓孩子自行決定故事情節發展。
* http://www.kids-space.org/story_04/story.html ~提供世界各國孩童的自創故事,讀完後老師家長也可鼓勵孩子發揮創意、踴躍投稿。
* http://www.storyplace.org/eel/other.asp ~提供線上英語有聲故事、讀後學習單及以及相關的延伸讀本推薦。



作者簡介
◎ 嘉義大學外語系英語教學組學士
◎ 參與國科會「兒童英語說故事工作坊」培訓並於文化局演出
◎ 曾任嘉義縣中林、龍眼、社口國小親子英語說故事讀書會主講人
◎ 曾任嘉義市文化局英語說故事活動講演者
◎ 現為彰化市民生國小實習教師

没有评论: